<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欢迎访问信用中国(365bet手机版客户端_365bet官网体育娱乐_365游戏注册)官方网站!今天是:
        多地现“倒奶杀牛”苗头,乳品市场发生了什么?

        来源 :中宏网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23-01-10

        近日,河北、内蒙古等奶牛养殖规模较大,原奶供应充足的北方地区出现“倒奶杀牛”的苗头,养殖农户生产出的原奶无人收购,奶牛场经营成本高昂,部分农户被迫采取“倒奶杀牛”的措施止损。事件在网上传播后引起广泛关注。

        据安徽宿迁的一位养殖农户向媒体反映,一头奶牛每天消耗的草料等费用大概80多元,奶牛产出的原奶无人收,30多头牛的牛场每天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如果原奶卖不出去,一个月净亏几十万元。如果短期内看不到盈利的希望,也只能杀奶牛卖牛肉止损。

        “倒奶杀牛”苗头显现

        本网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奶牛养殖规模比较大、原奶供应充足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我国北方几个省份,如河北、山东、内蒙古等地,目前这些地方已经出现部分奶牛养殖农户“倒奶杀牛”的问题。

        在农业领域经常会出现“谷贱伤农,米贵伤民”的农产品价格周期性循环难题。以奶牛养殖业为例,这一价格的周期性循环经常是“奶荒涨价-养殖扩群-原奶过剩-倒奶杀牛”的过程。本次出现的部分养殖农户“倒奶杀牛”问题令人诧异。因为从市场行情看,终端零售的奶制品并未出现大幅度降价的现象,奶制品生产企业也未进行大力度打折促销的措施,从整个牛奶市场的供求关系看出现“倒奶杀牛”问题让很多人费解。

        数据显示,近年来,乳制品市场供应持续增加,但消费需求不足,导致原奶生产阶段性过剩。截至2022年底,原奶价格已经相较于前两年下降6%。

        前几日,河北省召开的省生鲜乳制品价格协调会上,有关机构公布的数据显示,经初步测算,今年河北省的生鲜乳制品交易参考价从最低不低于3.93元/公斤进一步下调至3.85元/公斤,这一价格已经逼近了北方地区养殖户原奶生产3.5-3.8元/公斤的成本价。参考价格的进一步下探,再次压缩了养殖农户的利润空间,一些规模较小的养殖农户生产成本高于参考价,陷入亏损。

        “奶贱伤农”的严峻形势出现,河北省生鲜乳制品价格协会在协调会上第一次附条件公布交易参考价,希望相关乳制品生产企业做好应收尽收、如期续签收购合同,在困难缓解后能够补偿农户相关差价。

        “倒奶杀牛”问题不仅仅是今年出现,翻阅乳制品行业发展轨迹,2014年、2015年曾出现非常严重的“倒奶杀牛”现象。

        时间拉回2013年,当时国内原奶价格一路高歌猛进,吸引了很多农户“转战”奶牛养殖,农户们本指望花了大价钱买的奶牛能带来丰厚的收益,然而仅仅过了半年,“奶荒”就变成了“奶剩”,原奶收购价格开始走“下坡路”,但是饲养奶牛的草料、人工等费用不降反升,进一步加剧了奶农们的亏损,止损的最好办法就是杀掉奶牛买牛肉。

        自2014年2月份开始,原奶价格连续10个月下跌,同比下降6.1%。据农业农村部对482个生奶固定观测点1至9月份的价格调查,奶价已从4.26元/公斤降至3.84元/公斤。2014年底最后三个月的奶价一直呈下跌趋势。

        真到了“倒奶杀牛”的时候?

        随着北方多地农户“倒奶杀牛”苗头的出现,近日,河北省奶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袁运生,以“这是又要让我们‘倒奶杀牛’吗?”为题发表文章,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业界强烈关注。

        袁运生称,这是他近年来听到的最扎心的一句话。一些业内人士表示,尽管“倒奶杀牛”的严峻问题还未发生,但对于目前原奶行业而言形势较为严峻,如果乳制品企业无法提高原奶收购价格,很多中小养殖户无利可图,难免不会发生极端现象。

        为了缓解中小养殖户持续亏损的问题,1月6日,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发布《关于维护生鲜乳收购秩序加强质量安全监管的紧急通知》(以下简称“《紧急通知》”)等纾困措施。

        其中下达4000万元乳品加工企业生鲜乳喷粉补贴。为了解决养殖农户实际困难,协调解决生鲜乳收购中出现的矛盾,确保不发生“倒奶事件”,最大限度保护奶农利益。

        针对当前乳品加工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持续喷粉和大量资金积压的困难,《紧急通知》称,在1月20日前将2023年1500万元的喷粉补贴资金预拨到乳品加工企业,2022年2500万元的补贴资金同期发放到位,最大限度帮助乳品加工企业缓解资金压力。

        业内人士表示,从整个行业来看,奶牛饲养成本一再升高,原奶出现过剩现象,价格处于下降趋势,养殖场在收购价格下跌和成本上涨的双重影响下,收益下降或亏损经营,尤其是部分中小牧场压力更大。

        奶牛养殖成本包括哪些方面,业内人士分析,一方面是饲料成本上涨。2022年以来,受国际因素影响,玉米、豆粕、苜蓿等饲料价格不断上涨,甚至一度出现豆粕不仅价格贵,还有可能买不到的情况。

        据农业农村部对全国500个县集贸市场和采集点的监测,12月份第5周(采集日为12月28日)全国玉米平均价格为3.05元/公斤,同比上涨5.5%。豆粕全国平均价格为5.07元/公斤,同比上涨34.1%。

        从国际市场相关饲料价格行情来看,据国际牧场联盟(IFCN)数据显示,2022年,世界饲料价格指数全年没有低过33美元/100kg,2020年则没有高过28美元/100kg。

        另外一方面是人工成本、能耗成本进一步上涨,很多中小养殖农户面临的棘手问题是,在原奶价格下降,无人收购的情况下,与此相关的经营性成本一路水涨船高。

        从需求端看,2022年以来,国内乳品市场消费呈现大幅放缓趋势。在A股(沪深股市)和H股(港股)市场,目前共有30家上市乳企,其中A股19家,H股11家,剔除阿尔法企业和天然乳品(停牌)两家公司外,2022年上半年,其他28家上市乳企中仅有10家企业实现了营收和净利润的双增长,18家乳企净利润同比下滑。

        数据显示,上述28家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合计1866.38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7.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合计146.91亿元,同比减少10.3%。

        原奶供需吃紧之下中小养殖户路在何方?

        渤海期货的一位投资分析师告诉本网记者,乳制品行业存在一定的投机行为。当原奶供过于求,部分养殖户亏损严重,无力抵御风险。很多农户会“清盘止损”,退出奶牛养殖业。不过,行情一旦好转,出现原奶供不应求的时候,又会有很多人一窝蜂涌入该领域,寄希望于赚一波“快钱”,快进快出。但是这个循环过程中会有不少人踩“空”,被一波波“拍死在沙滩”上。

        目前,在国内乳制品市场需求持续疲弱的情况下,一些上市乳企已经通过自建牧场的方式稳定原奶质量,确保行业的优势地位。比如伊利和蒙牛都已经建起了大规模的牧场,遇到乳制品市场需求不足要减少生鲜乳使用量时,肯定优先保障企业自建牧场的收购,生鲜乳限收拒收的风险自然就转移到社会牧场身上了。

        如何确定乳制品企业建设的牧场符合自身发展的需要,并且不会对原奶市场形成垄断的局面。上述分析师认为,乳制品企业建立牧场应该根据该企业乳制品产能情况合理规划并经过有关部门的审批,必要时还应该采取配合制的形式确定牧场产能规模。

        如何应对当前可能出现“奶贱伤农”的问题,该分析师认为,为了保障中小农户的利益,对于在困难时期“拒收、限收、拒签合同”等行为的乳制品企业,相关部门在扶持政策方面应该取消相关的优惠措施,并通报相关企业的行为。

        据了解,乳制品生产企业在内忧外患之下,中小型奶牛企业和散户的生存空间被挤压,加之养殖成本居高不下,如何行业形势无法短期内得到根本性扭转,“倒奶杀牛(原奶少了,乳企抢购;原奶多了,乳企拒收。)”问题很可能在今年初集中暴露,在行业内“少抢多拒”也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国内零售市场上,大量的洋牛奶、洋奶粉涌入中国市场,与国产奶展开竞争,直接威胁我国奶牛养殖业和奶农利益。

        业内人士表示,当前,奶价的波动是我国奶业处于转型期出现的“阵痛”,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快速推进,由此导致的养殖散户迅速退出、奶农利益受损。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市场竞争下优胜劣汰的结果。原奶价格大起大落需要调控这只“看得见的手”。

        “奶贱伤农,奶贵伤民”的问题,根本上还是原奶价格大起大落的问题,还是中国乳制品品牌竞争力整体不强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需要各地奶业形成综合协调部门,科学完善乳业“第一链条”、生鲜乳供需协调机制,防止原奶价格剧烈波动,通过第三方机构确保原奶生产的质量安全;另一方面要推广先进的奶牛养殖模式,改进养殖各个环节的工艺水平,提升奶牛的出奶质量,提高乳制品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流程。

        热点新闻